请说

请说


不好意思,我刚刚没听清楚。

不好意思,我刚刚没听清楚。

分享你的意见

贺农历新年初一玩到十五 必看香港新春习俗

“恭贺新禧”是新春常见祝福语,有祈愿新一年幸福、吉祥之意。

农历新年(春节)是香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,本地人趁着假期与亲友欢聚,送旧迎新。农历新年节庆在年初一到来前就已经开始,至正月十五结束。伴随着悠久历史,香港发展出不少农历新年礼仪习俗,比如拜年、发利市(红包)、互道祝福等,还有独特的饮食和寺庙文化,民间各处也会举办不同的活动。为你介绍一系列可感受春节气氛的活动。

年近岁晚:逛花市行大运

香港的年宵花市一般于农历年初一的7日前开始,持续1周,至初一凌晨结束。花巿一般分湿货及干货两区,湿货区售卖各种寓意吉祥的年花、桔子等,干货区则售卖各种贺年精品,另设有小食档。感受热闹气氛的同时,也有机会品尝香港地道美食。年宵花市散落香港各区,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维多利亚公园年宵市场,场内摊位超过100个,不少本地人也会专程到维园年宵市场一游。 

年花的种类
年花的种类

年花是指农历新年期间用作装饰家居的植物,通常都有特别含意,例如寓意招来财富和运气的“富贵竹”、牡丹和银柳等,象征品格高洁的剑兰和水仙花。最受欢迎的则是桃花,不少商场都会在新春期间摆放桃花作装饰。

据说新春在桃花树下顺时针走3个圈,该年便会大走“桃花运”。若有桃花落在身上,更代表会找到好归宿。情人一起绕着桃花走一圈,感情会更坚固。“桃花运”不止指姻缘,还有助增强人缘,招来贵人,并免小人缠身。

年三十晚:黄大仙祠抢头炷香

抢头炷香是中国民间迎接新春的传统活动,民众相信新年的“第一炉香”功德最大,保佑平安顺遂的功效也更大,逐渐就演变成争上“头香”,以示虔诚。香港以黄大仙祠的头炷香活动最受欢迎,有善信甚至会悉心打扮参与。

当贺年食品,要具备什么“资格”?
当贺年食品,要具备什么“资格”?

很多传统食品之所以能跻身“贺年食品”之列,皆因有寓意吉祥的名字或性质。像年糕、萝卜糕这类糕品,因“糕”与“高”同音,便被寄寓“步步高升”;“桔”与“吉”谐音,寓意“大吉大利”;攒盒(俗称“全盒”)中的甜食如糖冬瓜、糖莲子等,则代表来年“甜甜蜜蜜”。了解更多新春佳节必吃的好意头美食

年初二:车公诞转风车求转运

车公相传是宋朝大元帅,南宋末年随宋帝昺南下香港,并驻守西贡。又有传说明朝年间沙田曾爆发瘟疫,村民抬车公神牌于区内巡游,瘟疫竟奇迹般消除,村民于是为车公立庙。沙田车公庙坐落于大围,年初二是车公诞,不少信众当日会到庙中参拜,求签祈福的同时也会转风车转运,亦有人买风车,寓意将好运带回家。

为何车公庙年初三香火更鼎盛?
为何车公庙年初三香火更鼎盛?

年初二是车公诞,但大部分善信都会选择于年初三找车公转运。因为根据传统,年初三被称作“赤口日”,易起争执,忌拜年伤和气,不能入屋见人,不如入庙拜神。中国人爱讲“意头”,要避开“陷阱”,就要了解更多新春宜忌

年初三:农历新年赛马日

大年初三“农历新年赛马日”是香港最受欢迎的赛马活动之一,除了观看赛道上的精彩赛事,大众亦会到沙田马场行大运、转风车、接财神、沾旺气,祈求新一年财星高照。

公众假期结束,市面何时复常?
公众假期结束,市面何时复常?

农历新年期间,不少商户会休息过节,年初一至年初三属公众假期,而按传统习俗,“启市”该留待初五,因此不少商户会于初五重新营业。不过,也有不少商户会选择“年中无休”,农历新年时访港也不需担心,市区依旧热闹,充满浓厚新年气氛。

年初一至正月十五:林村许愿树抛宝牒

逢年过节,很多本地人会到新界大埔林村的许愿树前参拜许愿,并将宝牒抛上许愿树。许愿要先把愿望写在宝牒上,并系上重物,诚心参拜后将它抛到树上,如宝牒能挂在树上不跌落下来,就代表愿望可成真。现在为了保护过百岁的许愿树,以仿真树取代真树,而早年以石头系上宝牒,近年则已改用橙子。

初七“人日”方可拆红包?
初七“人日”方可拆红包?

农历新年多禁忌,但大部分到初五就会解除,但就不适用于拆红包。“拆红包日”有两种说法:一说是初七“人日”(众人生日),也有一说指要等到正月十五才拆,方会“聚财”。

正月十五:各区元宵彩灯会

来到正月十五元宵节,已是农历新年节庆的尾声,也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,按传统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元宵,寓意团团圆圆。赏花灯也是元宵节的传统,香港政府会在各区举办彩灯会,吃过元宵后,不妨到会场赏灯及猜猜灯谜,也可感受一下“中国情人节”的浪漫气氛。


更多推荐

{{post.type}}

{{post.title}}

{{post.date}}

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。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,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。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(或其任何部分)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。